這些特點除了引起各界廣泛的注意與好評之外,更因其具有傳統歌仔戲藝術向下紮根的非凡意義,將為歌仔戲的永續生命不斷增添活力。
主講者簡介:
◎廖瓊枝
2009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第1屆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
第27屆行政院文化獎、第2屆國家文藝獎得主、
教育部重要民族藝術藝師。
素有「台灣第一苦旦」美譽的廖瓊枝,其專擅之「哭調」獨具特色,被譽為「東方最美的詠嘆調」。
1935年誕生於基隆,經歷台灣歌仔戲外台、內台、廣播、電視、舞台歌仔戲的洗禮,1983年開始受民族音樂學者許常惠教授之邀,從事歌仔調及福佬民歌之示範演唱之後,展開歌仔戲的薪傳工作。
其亦莊亦俏的扮相,演出過的劇目不計其數,其中《陳三五娘》、《山伯英台》、《什細記》、《王寶釧》、《王魁負桂英》等劇目已被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紀錄保存,此外,民國78年(西元1989年)廖瓊枝女士號召一批年輕學生,成立「薪傳歌仔戲劇團」,薪傳教學之餘,亦改編或新編劇目如:
《陳三五娘》、《山伯英台》、《什細記》、《王寶釧》、《王魁負桂英》、《寒月》、《望鄉之夜》、《碧玉簪》、《黑姑娘》(兒童歌仔戲)、《李三娘》、《烽火亂世》等劇,2009年於國家戲劇院演出《陶侃賢母》正式告別歌仔戲表演舞台,全心投入歌仔戲教學。
聯絡人:葉小姐
聯絡電話:04-2392-112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