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
賴子昕是1988年台中東勢一攤豆漿餐車老闆的孫子。
在這個水果之鄉,飄著淡淡豆漿香味的廚房前,濃濃的客家人情味,孕育了一位以喜愛察覺生活而引以作畫的繪畫創作人,握著手掌大小的石頭,在砂石廣場繪畫出了一條以情感堆積的創作之路。
曾不曾想過在進入展覽時,期待的是什麼?
若是為了聽畫作的故事,在故事後,得到的是故事還是畫面?
若是感受畫面,得到的是困惑,還是來自畫面偶然的一抹感動?
對子昕來說繪畫是自由的,意識亦然,他習慣讓畫旁簡介的設置空白,這是對鑑賞者意識的尊重。
藝術家想傳遞得固然是我意識的精華,但是在觀者的生命之前,對畫作的意識、共鳴,那才是觀者生命的重點。
賴子昕說,
所有的告知都可能是輕鬆得,不用再去認真思考;但它同時也是種禁錮,思想會被困死在告知得牢籠中。讓自己自由吧,因為這才能讓思想和靈感躍然於眼前,看見自己心裡的那份真實。
他取生活為題,以美賦形,領悟了美是生活的一種態度,今後也將繼續以自由表達藝術的形式,用手上的媒彩揮灑出自由與美的未來道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