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熱門公告 > 市政新聞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了解習性正確守護野生動物 中市農業局提醒「不干擾、不餵食、不捕捉」

陸龜澤龜大不同
陸龜澤龜大不同

烏龜在大多人的印象中是生活在水裡的動物,但所謂「烏龜」只是廣泛的俗稱,並不是所有烏龜都適合生活在水中,台中市政府農業局提醒,民眾若於戶外見到無外傷活動正常的野生動物,以「不干擾、不餵食、不捕捉」為原則;若發現有烏龜在路上遊蕩,可以將其移至安全陰涼處,烏龜便會自行回到適合自己的棲地,若觀察到野生動物有受傷情形,則可通報1999救傷及收容。

農業局說明,烏龜依照生活棲地可概分為澤龜(淡水龜)、陸龜、箱龜及海龜,一般在公園水池、湖泊中常見的巴西龜、斑龜等就是屬於澤龜,為典型適合生活在淡水中的烏龜;浮潛常看到的綠蠵龜及玳瑁則是屬於生活在海中的海龜,同時也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陸龜指生活在陸地上的烏龜,與一般認知的澤龜不同,陸龜的腳指間沒有蹼,因此不會游泳。此外,台灣並沒有原生種陸龜,因此見到的陸龜主要都是來自進口或是人工繁殖的寵物龜,常見的種類包括蘇卡達象龜及印度星龜等。偶爾會發生陸龜走失的事件,因此如果在路上看到烏龜,檢查後發現腳趾沒有蹼,那就很有可能是走失的陸龜,切勿將其放到水中,以免造成陸龜溺斃的遺憾。

農業局補充,台灣唯一陸棲的原生種烏龜為食蛇龜(Cuora flavomarginata),為箱龜的一種,在果園及林道見到牠在走路是正常的,千萬不要大老遠把牠撿起丟入水裡!另外,食蛇龜也屬於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如果在野外遇見時,千萬不可因好奇而捕捉、飼養,以免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相關規定而受罰。

農業局強調,許多民眾出於愛心,在戶外見到遊蕩動物不免出手相救,但不同種類的動物,各有不同的棲地及習性,甚至有可能是人為飼養的走失寵物,因此在出手幫助牠們前,可以先冷靜觀察,若是見到無外傷活動正常的野生動物,以「不干擾、不餵食、不捕捉」為原則,保持安全距離觀賞即可;若發現有烏龜在路上遊蕩,可以將其移至安全陰涼處,烏龜便會自行回到適合自己的棲地;若觀察到野生動物有受傷情形,則可通報1999進行救傷及收容。另外也呼籲所有飼主,不管飼養何種寵物,都應該妥善管顧,切勿讓寵物自行遊蕩,除了可能讓心愛的寵物身處危險之中,更可能演變為外來種的生態浩劫;建立正確的觀念從自己做起,每個人都能成為守護動物的力量。

(7/16*12)*農業局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農業局 林先生

聯絡電話:04-22289111分機56228

  • 市府分類: 動物保育,農業發展
  • 發布日期: 2025-07-16
  • 點閱次數: 109
至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