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熱門公告 > 市政新聞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中美館推動建築教育向下扎根 培養學子美感與創造力

幼兒園教師規劃室內觀察活動_0_0
幼兒園教師規劃室內觀察活動_0_0

臺中市立美術館坐落於台中綠美圖中,由國際知名建築師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設計,預計今年12月13日正式開館。為促進台中市學生認識綠美圖及兩個場館,並推動建築與藝術教育向下扎根,中美館自113年啟動「打開美術館」建築教育計畫,已與本市幼稚園至高中8所學校合作,引導近240位學生參與兼具觀察、感知與創作的系列空間學習課程,探索綠美圖的建築空間特色,更培養學生的建築美感與空間素養,期許未來的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在此萌芽。

中美館館長賴依欣表示,中美館自113年組織正式成立後,便啟動「打開美術館」建築教育計畫,針對幼兒園至高中設計專屬的實作教案,期望開啟場館周邊學校師生對於中美館的認識與空間的想像,並已獲得師生的良好回饋;今年更進一步深化與學校合作,邀請教師共同研發一系列課程,歷經3次館校共備討論會議、6至8節館校合作課程,融合場館特質與教學需求,帶領台中市學生進行建築感知與空間實作兼具的體驗式學習活動,並於12月開館後實際應用至場館空間中。

今年上半年合作學校包括大鵬國小附設幼兒園、北屯區新興國小,館校合作設計的6至8節課程,從生活場域出發,協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察力與創造力,循序引導建築及空間思維的養成。在幼兒園的課程中,孩子們從觀察校園中的窗戶與天井開始,透過「觀景窗遊戲」體驗內外空間的差異,進而化身為「建築小偵探」,探索走廊、樓梯與門等空間連接元素。課程更邀請室內設計師家長參與教學,引導孩子繪製平面圖,最終共同建構出一座「我們的美術館」,展現孩子對空間的理解與創造。

在國小課程中,學生則從繪製印象中的建築物開始,喚醒生活記憶與空間感受,接著以紙盒與吸管小組合作搭建主題建築,從平面思維轉換為立體構築。孩子們在設計中討論人如何進出、動線如何安排,並在認識台中綠美圖建築特色後,嘗試打造二層樓結構的個人美術館,並透過橋梁串聯各組作品,組合成屬於孩子們的「小小綠美圖」。

合作教師回饋分享,透過適當的素材與引導,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能理解空間概念,並在課後主動觀察校園中的建築元素。國小教師亦表示,學生在過程中展現豐富的創意與高度參與,有學生更因此立志未來成為建築師。

中美館補充,「打開美術館」教案是一套具開放性的建築學習資源,未來將持續深化與學校的合作,並依據學校師生的回饋逐年優化課程內容,同時更鼓勵教師依據教學情境自主調整課程設計,讓學生在探索空間的過程中培養觀察力、感知力與創造力。

中美館於12月13日正式開館後,也會將建築教案引入美術館實體場域,讓學生親身感受國際級建築設計師所創造的空間,藉由美術館與校園的深度連結,推動建築教育走入日常生活,使美感與空間素養成為下一代公民的重要核心能力。中美館「打開美術館」教案資源可線上下載 : https://www.tcam.museum/zh/resource,歡迎教師多加利用。

(9/1*12)*文化局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文化局 陳小姐

聯絡電話: 04-23696333分機526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文化藝術
  • 發布日期: 2025-09-01
  • 點閱次數: 50
至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