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水湳經貿園區公共藝術設置歷經6年籌設,今(3)日於新市政大樓舉行成果發表。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表示,水湳經貿園區是台中近年最重要的市政亮點之一,感謝策展團隊及藝術家的參與,不僅順利完成15件公共藝術設置,期間多件作品也獲國際設計大獎肯定,邀請市民朋友抽空到中央公園走走,親身感受在綠意中的藝術氛圍。
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進一步指出,本案以「低碳、智慧、環境共生」為核心理念,涵蓋風動、光影、互動與AR等多元形式,並運用回收塑料、不鏽鋼、玻璃等素材,呼應環境永續。隨著綠美圖、國際會展中心及水湳轉運中心等重大建設陸續完成,將有更多公共藝術作品加入,期待將園區形塑一條兼具建設與藝術的藝術廊帶,展現台中市的活力與多元面貌。
文化局表示,水湳經貿園區佔地達253.34公頃,為了兼顧整體性與多元性,全案除邀請策展團隊進行策展,也採用公開徵件,讓國內外優秀藝術家都能參與,自108年啟動,15件公共藝術作品陸續完成。
策展人陳惠婷老師表示,水湳中央公園被譽為台中的「都市之肺」,建築師以低碳、智慧、生態共生等為其設計概念,本案公共藝術也回應這三大主題,表現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努力與願景,例如坐落於濕滯洪池,由紐西蘭藝術家菲爾‧普瑞斯(Phil Price)創作的風動作品《浮遊之花》,以台中市花山櫻花的顏色為靈感,葉片隨風流暢飄動,又如花瓣般在空中飛舞。
此案公共藝術作品亦在國際設計競賽屢獲大獎,作品《島球訊號》獲得2025繆思設計獎肯定,另一件廣受親子遊客喜愛的作品《綠野遊蹤》,以毛毛蟲為意象,全長近10公尺,亦於2024及2025年榮獲倫敦設計獎、繆思設計獎、法國設計獎、瑞士建築設計獎及美國設計獎等多項大獎。《綠野遊蹤》創作者藝術家郭國相表示,如果是毛毛蟲,能住在那麼大的公園,一定非常開心,藝術作為環境的一環,希望能讓民眾在公園裡看到作品,就像看到一幅風景畫一樣,並且還能和作品互動。
文化局進一步補充,水湳經貿園區曾作為軍民合用機場,為了讓民眾認識曾經發生在這塊土地的故事,也邀請科技藝術先驅藝術家陶亞倫操刀,藝術家親自訪談8位曾任職於水湳機場工作人員親屬,以AR擴增實境重現水湳機場的歷史記憶,民眾透過手機,就能走入時光門,「看見」水湳機場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還能「聽見」曾經發生在這片土地的故事。
今日成果發表,包含市議員劉士州、文化局副局長曾能汀、本案執行小組委員余燈銓、侯錦雄、策展人陳惠婷、藝術家郭國相、賴亭玟、馬君輔、高德亮、李昀珊、吳建福、陳昱廷、AR公共藝術作品《我在水湳的故事》故事人物的眷屬、西屯區公所主秘江毅生、北屯區公所人文課課長黃燕姍及多位西屯區在地里長出席,市議員李中、林霈涵、黃馨慧、陳廷秀服務處亦派員共襄盛舉。

Facebook
Twitter
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