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熱門公告 > 市政新聞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神隊友加持!中市府攜手宗教團體共創幸福宜居城

市政會議專案報告民政局局長吳世瑋
市政會議專案報告民政局局長吳世瑋

宮廟為文化傳承的重要推手,宗教更是穩定社會的重要基石。台中市政府民政局長吳世瑋今(11)日進行市政會議專案報告時指出,市府透過與宗教團體協力,共同推動文化、環保、公益與土地合法化等政策,打造台中成為幸福的宜居城市。他並肯定各宗教團體的無私奉獻,宗教力量不僅撫慰人心,更在文化傳承、社會公益及急難救助等方面展現強大行動力,成為市府推動市政最堅實的夥伴。

吳局長表示,台中市許多宮廟長期致力於文化傳承。例如,外埔區無極三清總道院舉辦「中原盃全國書法比賽」已近30年,累計收件超過17,000份,影響深遠;南屯區萬和宮則定期舉辦各類文藝展覽,如「萬和美展」;北屯區聖壽宮連續30多屆舉辦「聖壽盃書法比賽」,參賽者橫跨各年齡層,顯見宮廟在推廣傳統藝術上的穩定貢獻。

吳局長說明,在政策互動方面,推動「低碳宗教場所認證」,自112年至114年間,台中市已有221間宗教場所獲得認證,透過減香、減金、節能等措施,落實環保理念。此外,宗教團體更是公益慈善的堅實後盾。北屯區松竹寺與大里區振坤宮均捐贈配備先進器材的救護車,提升緊急救護能量。在疫情期間,宮廟更是防疫神隊友,包括首創「宮廟防疫即時看」系統分流人潮、出借場地作為疫苗快打站,以及大甲媽祖遶境時配合改發餐盒、要求疫苗接種證明等,共同守護市民健康。

吳局長進一步說明,在急難救助方面,宗教團體也慷慨解囊,例如花蓮0403地震及後續堰塞湖潰堤事件,台中市分別有80間及31間宗教單位響應,捐款總額累計超過3,000萬元。此外,宗教團體也積極贊助「中台灣燈會」,支持城市觀光發展。而每年吸引逾200萬人次、創造約30億元商機的「大甲媽祖遶境」,更被列為世界級宗教盛事,帶動龐大的觀光效益。

民政局指出, 為解決歷史悠久的宗教土地登記問題,民政局積極輔導宗教不動產合法化,保障宗教資產 。自《宗教團體以自然人名義登記不動產處理暫行條例》實施以來,已完成54家團體、共185筆土地由私人名義回歸宗教團體所有。其中,百年歷史的西屯區「港尾永興福德祠」在民政局輔導下,成功將登記在「福德爺」名下的土地,更名回歸管理協會,並設立紀念碑見證 。 烏日區的「 朥(月胥) 福德廟」案例則更為曲折,廟地從日據時期沿用,後被收歸國有,經民政局跨單位會勘與審認,最終協助廟方申請贈與,讓市有土地回歸宗教使用。

民政局補充, 宗教團體是市政推動的「神隊友」,在公益、文化、救助等領域與市府並肩作戰,善用信仰的安定力量,讓市政建設更具深度與廣度。未來民政局將持續與宗教界緊密合作,將資源效益最大化,共同實現幸福宜居城市的願景。(11/11*15)*民政局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民政局

聯絡電話:04-22289111

  • 市府分類: 宗教禮俗
  • 發布日期: 2025-11-11
  • 點閱次數: 38
至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