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長張溫鷹今天在市議會審查台中市政府組織編制自治草案時,針對市府為何將增加交通局、勞工局、文化局三局,員額增加八十九人,擬共設置十八個局室向市議會提出說明。張市長指出,精省後各縣市政的組織編制調整是配合李登輝總統推動的政府機構重大改革工程,她認為站在歷史轉換點的人應處理相關事務,並對歷史負責,也為配合第三次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計畫人口數,有增加局室的必要。 張溫鷹市長向議會報告時強調,組織編制的修編,並不只關係著她這一屆市長的任期,而是關係著往後台中市政府整體的組織編制架構,待組織編制條例通過完成後,各任市長即按照這個組織架構來推動市政,張溫鷹並提到,精省後財政劃分獨厚北、高二市,令其他廿一縣市十分不滿,因此在九十年度重新劃分財政時,地方政府的組織架構將關係著財政劃分分配比例,因此影響可謂重大且深遠。 張溫鷹表示,由於精省後許多省府業務即將移撥至各縣市政府接辦,組織的增設有其必要性,例如監理業務以後由交通部主管,成立交通局可做為與交通部的對口單位,工務局目前工作量多且繁雜,有必要將公共工程建設與交通規劃業務分開來,並納入交通局;另外台中市服務及勞工人口多,再加上勞工的多元化,有必要成立勞工局來和勞委會對口;至於古蹟的維護,以後也將列入文化局,因此文化局的功能與目前文化中心有所不同,不再只是辦活動而已,最重要的還負有文化重建的任務。 張溫鷹指出,目前台中市人口約九十四萬人,出入人口一百卅萬至一百五十萬,我們服務的人口這麼多,組織員額卻不足,牽涉並降低服務品質,為配合第三次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計畫人口數,有增加局室的必要。 另外針對市府增加員額是否造成經費負擔,形成排擠效應,財政局長林顯傾表示,增加八十九位員額,每年增加八千一百萬元,只增加總預算百分之零點三,且市府將相對逐年減少臨時人員名額,不會排擠到其他工程經費。
聯絡人:無
聯絡電話: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