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里苗圃至1月7日止,每逢假日即舉辦生態講座,農業局昨(31)日邀請中興大學食蛇龜保育團隊,帶來食蛇龜保育偶劇「阿食想家」演出,以及原生龜簡介及淺山保育講座,透過「阿食」食蛇龜人偶,讓大家更瞭解台灣保育類食蛇龜及其棲息環境。
農業局表示,食蛇龜又稱黃緣閉殼龜、黃緣盒龜、山龜、蛇龜,是台灣唯一陸棲性淡水龜,主要分布台灣北、中部、花東及恆春半島一帶的淺山區,由於名字會讓人聯想到吃蛇,但食蛇龜並不吃蛇,而且屬於雜食性,以昆蟲、蚯蚓、蛙、蝸牛、魚、腐屍為食,也會攝取蕈類、果實、菜葉,目前因過度開發導致棲地破壞,加上人為濫捕食用或製作藥材,族群數量銳減,加上食蛇龜繁衍速度慢,幼龜死亡率高,現已列為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瀕危物種。
今(1)日則由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進行野生動物救傷後送及相關處理宣導,以及介紹貓頭鷹巢箱的設置---友善環境新作為。
學會表示,日前有短耳鴞及長耳鴞因為掛網導致翅膀受傷,經過多天的醫護及照顧下,已恢復健康,由於這些貓頭鷹屬於候鳥,經過野放評估後,今天進行實際野放。參與民眾看著貓頭鷹愈飛愈高,最後只剩一個小黑點,也代表野放工作順利完成,也讓民眾進一步瞭解野放所需的相關評估與條件,如此才能真正幫助野生動物真正回歸自然。
(1/1*12)*農業局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農業局邱小姐
聯絡電話:04-22289111分機56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