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熱門公告 > 市政新聞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拒絕精神疾病汙名化 中市衛生局倡議共創友善包容康復環境

拒絕精神疾病汙名化 中市衛生局倡議共創友善包容康復環境
拒絕精神疾病汙名化 中市衛生局倡議共創友善包容康復環境
為促進大眾認識「思覺失調症」早期病徵,把握醫療黃金期,並提升國人對精神疾病的正確觀念和拒絕汙名化,台中市政府衛生局今(13)日與民間團體為精神疾病共同倡議「拒絕汙名、展現希望」,盼民眾支持及關懷病友,協助他們回歸社區,創造友善包容的康復環境。

市府衛生局今日與精神健康基金會台中學苑及台灣精神醫學會合作舉辦記者會及講座,衛生局專委邱惠慈、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等人均出席,包括台中市私立精神衛生社福基金會董事黃美娜、台中精神健康學苑執行長郭慈安及多位醫界代表與會,共同提倡精神疾病去汙名化觀念。

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表示,思覺失調症的治療黃金期是發病早期,越早治療及復健,並給予支持與鼓勵,治療效果愈良好,期盼每個人都能「拉別人一把」,發揮助人精神,幫助病友及其家庭能圓滿成就人生歷程。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一般人對於思覺失調症的偏見來自於不了解疾病,而無法設身處地同理病人,這將影響病人及家屬就醫意願、及時的藥物治療與回歸社區,因而加重病情,呼籲一般大眾以去汙名化及正常眼光對待病友及其家庭,讓他們活出自信與尊嚴。

衛生局表示,103年衛生福利部已正式將精神分裂症正名為「思覺失調症」,希望提升國人對精神疾病的正確觀念和拒絕汙名化,也給予精神身心疾患健康、友善的治療與照護環境。

衛生局統計,截至去年12月底台中市長期關懷的身心病友計有1萬1,242人,其中思覺失調症者計有5,719人,占50.9%,為使康復病友身心穩定,培養重建生活信心及技能,目前台中市精神醫療機構計有58家,共可提供2,481床服務量。此外,還有8家日間型 (455人服務量)及8家住宿型精神復健機構(313床服務量),由專業醫療、心理衛生及職能復健等團體,陪伴身心病友邁向康復之路。

衛生局強調,病友在漫長且辛苦的復健路上,除需付出最大努力及毅力外,最親近的家人願意鼓勵及關懷陪伴同樣重要,加上精神復健機構專業人員合作規劃康復重建計畫,逐漸回歸及適應社會生活,希望達成最終康復的目標。(1/13*6)*衛生局

聯絡人:台中市政府衛生局陳小姐

聯絡電話:04-25155148分機100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衛生醫療
  • 發布日期: 2017-01-13
  • 點閱次數: 714
至頁頂